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,日本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,日本女学生的裙边高度,开始从膝盖处以每年一公分的速度上移。
这与沃顿商学院教授乔治?W?泰勒著名的“裙摆理论”,似乎并不一致:
泰勒认为,经济越不景气,女人们的裙摆越低。
裙摆理论有多个解释,比较经典的有两种:
社会学家戴斯蒙?莫里斯认为,经济上的安全感和整个社会的繁荣境况让女士们活泼开放起来,使她们能更坦然地面对异性,短裙自然就成为时尚;反之,经济萧条期自然也就成了长裙的天下。
也有人认为,经济繁荣时,男人荷包鼓胀,更有闲情逸致欣赏女人的美,女人受到鼓励,裙子就越来越短。而经济萧条时,男人收入减少,生存压力加大,女人失去了异性的欣赏,自然也就失去了展示美腿的欲望,长裙就又流行了。
在东京涩谷,最著名的风景之一就是穿梭在人群中身着迷你裙的日本高中女生。
90年代末期,尽管日本经济出现低迷,但她们是富裕的。
让人想不通的是,日本女生的短裙文化走向了两个极端——从一百多年前裹得密不透风的极度保守,变成了现在宁愿在大冬天把腿冻紫,也要穿短裙的极度开放。
这涉及到日本文化的极端性了。
明治维新后,当时的国师福泽谕吉一派,深受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等现代文明影响,对传统文明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。
这位强硬的改革者,曾在他创办的《时事新报》中撰文《脱亚论》:
“中国朝鲜深受儒家思想毒害,因循守旧、不知进取,长期以往必将亡国。”而日本要与欧美国家平等沟通,进行废约交涉,外交官和政府官员们得先在着装打扮、生活习惯上先学习起来。
要摆脱中国思想毒害,先从短裙开始。
1883年,日本上层社会率先脱下了和服,穿上了洋装,掀起了日本从上到下的服饰变更风潮,各行各业的制服都变换了样式,包括学校里的学生校服。
尤其是学校,小小的校园里囊括了明治政府现代化最主要的政策:公民化、普及初级教育和军事训练。
早期无论是宽松的日本武士服,还是女士们重达十公斤的和服,显然都不适合现代化的体育课程。
19世纪晚期,为了学生训练方便,日本学校首先借鉴了陆军的军队制服制作了男生校服。
而日本女生的校服在四十年后才真正普及开来。20世纪20年代,作为互补,女生的校服参考自日本海军制服,又叫做“水手服”。
与传统日本和服将女性的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截然相反,水手服曾一度引起日本社会的抵抗:身体暴露太多了。
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十年里,在日本教育和文化省的支持下,从中学学校到百货公司,社会公众逐渐接纳女学生的水手服,才成为了一种“统一的制服标准”。
在军国主义教育中,中小学生的抗寒耐受训练,能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。
19世纪80年,日本教育走向民族主义运动,1885年教育厅改组为国家文省部,新上任的部长森有礼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实行“准军事化训练”。
尽管“准军事化训练”主要实行对象是小学和中学里的男生,但在东京、大阪等地高等中学的“体育俱乐部”热情更盛。
1921年,滋贺县立男子高中剑道俱乐部的“冬季清晨日志”中,记录了他们的耐寒训练:
“赤裸着上身,只围着白色的头巾,穿着黑色的袴,忘记刺骨的寒冷,汗水大肆横流,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”。
从1925年开始,军事官员开始被分配到日本的每一所小学。
战后日本校园里的极端抗寒训练只是个别现象,但冬季穿着短衣短裤锻炼已成为传统。
于是,日本女人从一个身裹十斤的和服,过渡到现在越来越短、越冷越穿的短裙,日本完成了极端保守——极端“时尚”的转变。
有人疑问,日本人,日本女人是不是真的不怕冷?
错!
是因为日本保暖措施做得到位。
首先,房间保暖设施好。
日本很多建筑没有集中供暖的设备,主要靠地暖、空调或电热炉取暖。
根据1993年日本经济计划署的报告,短短三十年间,家庭空调的安装率从1967年的3%猛增至1988年的100%,到1993年就已经突破150%,取暖能源总消耗也增长了一倍。
福冈市规定 【所有建筑物内,全年气温必须保持在26度】。
被炉:在日本,没有被炉的冬天是不完整的。
其次,交通工具有保暖
地铁车厢里都配备有供暖设备,保持26℃左右的恒定温度,例如日本银座线,其中用于空调设备的耗电量就达到总耗能的40%,甚至连最老式的两节式电车都装有空调。
交通工具上的保暖设备
跟咱们东北“围着火炉吃西瓜”一样,外面很冷,但她们只在寒冷的环境中待一会,所以短裙是越来越短了,这保暖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。
暖宝宝就是日本人搞出来,她们还有各种奇异的袜子,辣椒的,保暖材质的,内发热的。
对于保暖这一块,老蒋又来推荐保暖内衣了,老蒋得知,今年的冬天将会很冷,尤其是在北方,一到冬天,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就像冰刀似的刮得人难受。
老蒋远赴欧洲淘货
所以,老蒋专门从比利时淘到一批保暖效果超棒的内衣,让大家都备上一件,过个温暖的冬天。
比利时秋冬保暖内衣。
如今的保暖内衣在外型上基本大同小异,能够比拼的无非就是面料和做工。咱们这款比利时保暖内衣,虽然采用的是大众化设计,但在衣领、袖口等处都做了细微改动,不但更符合中国人的版型,而且穿上后在日常活动中也不会感到行动受限。
经典的圆领设计
除此之外,面料上也有不同。
除了加入30%的棉混纺外,还有30%的抗菌纤维和竹纤维。这种纤维具有保暖、耐磨、弹性好的特点,几乎不吸湿,回潮率小于0.03%,能使皮肤更好地保持干爽。
而竹纤维具有柔滑软暖、抑菌抗菌、吸湿透气、抗紫外线等特点,是一种天然保健、绿色环保的面料材质。
不会出现回潮的现象
说完面料科技,接下来说说做工。
比利时保暖内衣躯干部分采用了无缝工艺织造,整个衣身无缝合线,从穿着角度来说,更舒适贴合。
比利时保暖内衣无论是领口、袖口、下摆或者各个缝合处,都处理的非常平整,针线均匀有序,没有违和的线头出现,整个做工看着非常精致。
内衣的领口和内衬
另外,区别于其他品牌厚重的保暖衣,比利时保暖内衣是一款非常轻薄的产品,其他厚一点的保暖衣穿起来会显得有些臃肿,但这款就像贴身的T恤一样,丝毫没有臃肿感。
内衣的正面、侧面和背面
在保证轻薄的情况下,还起了抓绒,保证了中空织造更膨松,使得固定单位面积空间内储存更多身体自身产生的暖空气。
而外部的冷空气进来的甚少或者甚至进不来,从而达到空气相对静止的状态,减少了空气流动或者是不产生流动,这样就更加的保暖了。
所以说,老铁们,如果您也想拥有一套轻便又贴身,保暖效果好性价比还很高的保暖内衣的话,那么咱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款比利时秋冬保暖内衣,就是很好的选择。